当前位置:首页 > 散文随笔

散文随笔

山辉川媚 摇荡我心 ——袁晓娜散文集《醒着》序

来源:本站    添加时间:2012-10-08

如果,一处精心打造的风景名胜,在即将面世展露其真容之前,一个人能够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,享受近水楼台的便利,独自徜徉其间,一睹其山辉川媚的灵光异彩,这是何等惬意和满足的事情!

这是袁晓娜散文给我的第一感觉。细细品读袁晓娜的散文,我仿佛游走于灵山异水之中。山势不高,蔚然深秀。水流不急,清波婉娈。时见奇树婆娑,奇石峥嵘,奇花绚烂,奇果清芬。曲径通幽处,更有方塘半亩,涟漪清澈,凉亭一翼,形神古雅,楹联数副,理趣盎然。

袁晓娜的散文,我以前零星读过,这好比是看到了吴越山水的一角山峦,一湾溪水,一抹林影,虽然觉得美,但却缺乏一种满足感。即将面世的这部散文集《醒着》,我有幸先睹为快,让我真正享受了一次美的历程。

读袁晓娜的散文,我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惊喜中赞叹。赞叹之余,我不得不问自己:这种赞叹,从何而来?

其实,一个人对一篇作品,做出某种评价,一定是内心秉持着某种标准。我对袁晓娜散文的评价,当然也是有标准的。

我早年就读于四川大学研习文史,在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和创作上花过功夫。当时对我影响最大的导师有两位,一位是我的业师缪钺(彦威)先生,一位是海外归来讲学的叶嘉莹先生。他们都是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真正的大师。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评赏中,缪钺先生和叶嘉莹先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特别服膺王国维。正是受两位导师的沾溉,我曾花过很长时间研读王国维的《人间词话》,至今很多句子都能倒背如流。我在一些地方讲授古典诗词,也常常引用王国维先生的理论,作为鉴赏诗词的标准。

我对袁晓娜散文的评价,正是基于对王国维文艺批评理论的理解。在我看来,中国古典诗词评赏的标准,完全可以用于对当代散文的评价。因为,散文与诗词,形态各异,却神髓相通。

《人间词话》开宗明义就讲:“词以境界为最上。有境界则自成高格,自有名句。五代、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。”对于怎样的作品才叫做有境界,王国维是这样解释的:“境非独谓景物也,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。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,谓之有境界,否则谓之无境界。”

按照王国维先生的标准,品评袁晓娜的散文集《醒着》,我不能不心生赞叹!

袁晓娜的散文,最大的特点就是情、理、识兼备,真、善、美相融。文集第一辑“回眸”,主题为童年,乡愁,亲情,充满了对真情的眷念,堪称抒情之作。第二辑“优游”,主题为心随笔走,优游时光,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,堪称说理之篇。第三辑“沉醉”,主题为书籍品评,影视评论,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,堪称识见之章。三辑的内容,分别突出情、理、识,又无不贯注真、善、美。这样的文章,显然符合王国维“有境界”的内在要求。

袁晓娜散文的“有境界”,还表现在另外一点,就是情深景显,自然清新。王国维主张,“大家之作,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,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,其词脱口而出,无娇揉妆束之态。”袁晓娜散文的风格,平中隐奇,淡而有味,雅而有致,充分体现了王国维主张的特色,已经具有一种境界。

执著,是袁晓娜为人的特点,也是为文的态度。袁晓娜自小钟情文学,视为安身立命之所,无论工作环境如何,生活境遇怎样,对文学的热爱都痴心不改,执著如初。怀着一颗执著的心,握着女性细腻的笔,写情、理、识之妙文,呈真、善、美之神韵,这就是我所认识的袁晓娜。

山水胸襟相映发,灵山胜水孕英才。巴渝乃大山大水之地,大雅大俗之邦,历来是文艺创作的一方灵壤。期待袁晓娜吮吸巴渝之“大”,铸就自我之“大”,创造更多作品之“大”!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2012年10月8日


留言簿